Search

有這麼一群人,善變卻固執、衝動卻堅韌、喜愛孤獨卻又渴望注目。他們往往不被了解,或是遭到誤解,甚至,連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有這麼一群人,善變卻固執、衝動卻堅韌、喜愛孤獨卻又渴望注目。他們往往不被了解,或是遭到誤解,甚至,連自己也搞不懂自己發生了什麼事。

即使臉上看不出來,但情緒變化極快
人我界線不明顯,常過度介入與干涉
因「擁有」感到不安,卻又難以忍受喪失
常陷入一廂情願式的狂熱,想用行動證明些什麼
常過著「舞臺人生」,甚至分不清虛實
不論接納或抗拒,「孤獨」是生命永恆的印記

以上這些,都是「B型人格」特質。

但什麼是「B型人格」?

在美國精神醫學會制訂的《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》第五版中,將人格類型分為A、B、C三大類。一般而言,A型人格的社會互動需求最低,C型人格則很願意為了他人改變自己,至於B型人格,則顯得複雜許多:他們給人的感覺雖頗為親切,但不容易深交;看似關心別人,其實在意的是別人眼中的自己。

B型人格由四個子人格組成:自戀型、戲劇型、反社會型、邊緣型。如果只具備某些子人格特質,但尚未達到疾病的程度,稱為「○○型人格傾向」;若足以造成自己與他人干擾與傷害、已達到疾病的程度,並經過精神科醫師診斷確立,則稱為「○○型人格違常/疾患」。

取自《原來這就是B型人格》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因為在某次講座活動中,談到了自戀型人格疾患,還有「愛自己」的關係,所以看到這本書的書稿時,就立刻推薦了。很期待跟各位朋友討論,某些人格傾向,讓自己痛苦,旁人也受累。

雖然不完全對等,但我們可以先把比較嚴重的「自戀」,想成是極端的「自我中心」。如果用「自我中心」的角度切入,就會看到我們身邊有不少這種人格傾向。

不管是真的感受不到他人的情緒狀態,又或者覺得自己的重要性遠遠高過他人,這種人也有深埋在內心的苦惱。只要我們願意去理解,不是為了他,而是為了我們自己,我們的生活可以多一絲平靜!

「全世界只有他一個人,其他人都只是工具。」

像是內文中提到的這種狀況,跟他互動的人大概很難有多好的情緒。所以我們可以反過來看,這個世界就不可能給這個人多好的臉色。

如果我們這麼理解之後,那就繼續設好我們的界線,跟他互動就好。保持表面的互動即可,或者能量不夠,因自保而遠離也可以。

以往討論到這個部分,就會有朋友跳出來,會有類似的論調:他們很可憐,他們也很需要被幫忙,怎麼可以跟他們保持距離,反而要積極幫助他們才行。

說實話,因為是人格傾向,所以當事人就算尋求治療,也不一定成效有多好。有幾個原因,包括他們不一定覺得是自己的問題,或者治療的動機不太積極,也可能是他們的困境特別深層難撼動……

所以,簡單來說,即使是專業人員都不一定能幫上忙了,一般人要包容,常搞得遍體鱗傷。如果這種人格的人擔任父母,孩子就有罪受了。

版面上也有些朋友,曾經提到自己的父母可能就是自戀型人格疾患。說實在,診斷還是需要看醫生,但大部分這種狀況的人不太可能去看醫生,所以做孩子的人特別辛苦。

沒有要責怪誰的意思,因為很少人願意生下來就帶著這樣的人格傾向。我們理解就好,界線很重要,遇到了,最重要是自保。祝福您!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典型自戀型人格違常

【文/ 陳俊欽】

我們先從經典版本看起。

「等等,不要動!」

男子大吼。護理師呆掉了,轉頭看著我。

「妳要給我填的是什麼東西?」
「這只是一般的同意書,要進行心理治療時,依照治療倫理,都必須要填寫……」
「這個我比妳懂得多了,少跟我來這一套。你們在搞些什麼把戲,我清楚得很。讓我看看!」

男子粗魯地把整疊文件搶了過去,煞有介事地一張一張翻著;看了半天,又一張一張翻回來。

「嗯,寫得還算可以,勉勉強強。在臺灣,這種事情就不跟你們計較太多了。」 「那我可以帶您到會談室了嗎?」
「妳這是什麼態度?我都還沒簽同意書,妳就要叫我到會談室?急著賺錢也不是這樣啊!」

護理師有些委屈。

「先生,這裡是櫃檯,旁邊就是走道,那邊都是會談室,您說話那麼大聲,我擔心會影響其他人。拜託您,不要再鬧了,好嗎?」
「妳說我講話大聲?妳說我故意在鬧—」

男子還想說些什麼,但我直接打斷。

「我想,以您的身分,您還不至於會在這種小事上過不去吧。您應該只是想弄清楚狀況。顯然,您一向做事嚴謹。」
「就是說!」

男子哼了一聲,轉頭看我,忽然堆起滿臉的笑。

「您就是院長?久仰久仰!」
「您客氣了。讓您一直站在這裡,真的很不好意思。我們先到房間裡找個地方坐下吧!」

我比了個手勢。男子也就不吭一聲,乖乖跟著來到會談室。

「相信您今天決定前來諮商,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」

我開門見山地說。

「絕大多數像您這樣有身分地位的商業人士,要有勇氣跨出這一步,是根本辦不到的。」
「就是!我跟我同事說『我一定會去』,但他們沒一個相信,還打賭我不敢。瞧,我這不就來了?我看他們明天要拿什麼臉見我!」

男子原本還翻著同意書,索性不看了,直接簽了名,交給正要離開的護理師。

「我今天其實不是為了我自己而來的,是為我那群同事、還有那個豬頭主管來的。我要問的問題只有一個:要怎樣才能跟那群心眼小、容易眼紅、見不得人好、處處都想刁難你、打壓你的小人,生活在一個空間?」

男子講了一個故事,關於他從創業合夥人開始,後來遭到邊緣化,到最後成為單純的股東,但依然在公司位居要津。

「這很明顯嘛!就是他們聯合起來排擠我。就因為我掌握關鍵技術,整個公司都靠我,沒有我不行,所以不敢趕我走,恨得牙癢癢的,整天找我的碴。那些搞不清楚狀況的年輕人只會西瓜偎大邊,只差沒鼓掌叫好,背地裡都在說我的壞話,不要以為我都不知道。」
「所以,他們叫你今天來看醫師?」
「對!你說這過不過分?欺負人也就算了,現在還爬到我頭上,說一切都是我的問題,是我自己幻想出來的,沒人在搞鬼;他們都是一片好意,是我自己有問題,我是神經病,我要吃藥!」
「你可以不理他們啊!」
「當然!」

男子先是趾高氣昂地應了一聲,停了半晌。

「後來總經理說:我不可以拿刀上班,嚇到客戶了。奇怪,不過是一把很普通的金門剁骨刀,那堆人竟然嚇成那樣。我不想讓他難做人,都是多年的老朋友嘛,我就爽快地答應了。留停就留停,老子也沒在怕。只是在家待了幾天,我老婆就突然說她要帶小孩回娘家,也沒說什麼時候回來。我實在悶得慌,心想反正沒事,既然他們要個證明,我就來給院長您看一下。你看我到現在也沒胡言亂語,也沒亂打人,精神應該很正常。我可以走了吧?對了,我要一張診斷證明書,不,要兩張,診斷要寫那個……我網路上查過了,明明有抄下來,對,就是這個,一定要這樣寫,一個字也不能改。麻煩你快一點,我趕時間。錢不是問題,雖然時間還沒到,我付全額鐘點。唉,不必猶豫了,您是權威,說什麼就算什麼,我網路上查過了,就您的收費最貴,我才找上您的,您一定很清楚我沒有精神問題。我坐在這邊等您,您寫快點喔。」

這是一位「典型自戀型人格違常(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, Classic)」患者,已經到了疾病的程度。光是在會談室相處的幾分鐘,就讓我備感壓力,恨不得早點結束。他一開始在櫃檯的表現,顯示了「處處都是我的權力展示場」,他只在乎自己的唯一來意:取得一張「精神正常」的診斷書,其他的人事物全都不在乎。護理師的感覺,他察覺不到;在走道上大聲喧譁會吵到其他個案,他不介意;他唯一買單的,就是對他膨脹自我的吹捧。

會帶刀到辦公室,不難想見他在公司的衝突已經鬧到多大;而他還沒被開除,也相信是公司自有考量,無論是創業夥伴念舊、他握有公司把柄,或者是其他,但應該不會是如他自吹自擂的:他太優秀了,沒他公司會倒。然而,他完全不認為問題有可能出在自己身上。

比較有意思的,是姿態這麼高的他,為何要「屈服」於公司,來「索取」一張診斷書,以做為恢復上班的條件?其實,在沒人看見時,他未必真如外表那麼強勢,尤其在老婆帶小孩回娘家、得獨自面對空蕩蕩的屋子,而且日復一日的時候,他是否曾經痛苦後悔過?如今的踞傲姿態,是否只為了掩飾內心巨大的挫敗感?當然,我是沒有機會從他口中聽到這些的。

不過,從他身上,我們可以看見傳統概念上的自戀型人格,特別是已經達到「自戀型人格違常」的患者。自戀型人格的表面特質包括了:

一、只關心自己,完全不在意別人。不但無法同理別人,甚至無法感受別人的存在,對他而言,全世界只有他一個人,其他人都只是工具。

二、自覺帶有天命,深信自己的言行舉止能力都是特殊的,容易對自己的能力、魅力、影響力評價過高,並與現實有明顯落差。許多自戀型人格違常的患者,在終於得面對現實時,會顯得極度崩潰,不少人會指控別人從中作梗,將自己的挫敗感轉為怒氣,發洩在別人身上;另外有些人則採取逃避的方式,完全不想面對。

三、控制欲強烈,喜歡命令別人,態度傲慢而無禮,容易與團體其他成員發生衝突,且難以覺察到是自己的問題,反而會認為是別人在針對他、嫉妒他、處處打壓他。

.

以上文字取自
原來這就是B型人格:那些自戀、善變、邊緣、反社會的人在想什麼?
http://bit.ly/T0400049-B

.

免費板橋公益講座_傾聽~心中的聲音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382321272716334/

新書上市
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:是犧牲,還是責任?是妥協,還是平衡?放下對母愛的執著,恢復你的生命彈性,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2vhVD9s
讀書花園:https://bit.ly/2GEA9dH
誠品:https://bit.ly/2W4E3Sq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2vhQ6jh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。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教育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壓力管理、自閉類群障礙症、早期療育發展評估...等。 工作之餘,仍希望透過書寫與直播,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、自省的心得,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、痛苦、不安的朋友們,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。 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」的臉書粉絲專頁,目前追蹤人數已突破37萬。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、討論,學習面對情緒,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,學習在溝通中傾聽、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,以及如何寬解苦痛,跟自己和好。 . 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,恕無法回答邀約以外的問題,如有私人相關問題(心理治療、諮商),建議至專業機構或撥打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謝謝~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-788-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也可直接洽訊各地縣市政府衛生局,譬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://mental-healt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?
View all posts